近日,全國收視份額最大的新聞節目《新聞聯播》在新聞公益行動“我的父親母親”欄目中,播出了“文氏四兄弟尋母”的故事。節目播出后立即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諸多網友轉發微博并表示希望老人早點回家,桂林警方也立即展開了“地毯式”搜索。在《新聞聯播》的后續報道中還提到,有人表示愿意在老人找到之后,為其提供GPS定位設備,家人可以根據設備發出的信號,隨時獲知老人所在的位置。
在《新聞聯播》中播出尋人啟事,全國觀眾都真切地感受到我國新聞媒體展現出的人文關懷這無疑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積極的姿態。但是,在人們忙于解讀新聞媒體自身轉變的“信號”的同時,我們更應當看到每一個“暖人心”的故事背后,都多少藏著“有關部門”各種“不作為”以及職能的缺失和缺位。而只有將出現這些故事的根源找到并放大,才能讓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職能和收效最大化,更多地推動社會的進步。
近年來,我國新聞媒體輿論監督職能的加強有目共睹。從中央到地方,類似《焦點訪談》、《每周質量報告》的節目大量涌現,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在不少人的收視體驗中,許多“老大難”問題一經媒體曝光便會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繼而得以迅速解決。
現在,《新聞聯播》也在播報傳統時政要聞的同時,更多貼近民生,并以其特色欄目獨特風格為普通群眾排憂解難。在肯定其風格轉變的同時,我們應當將這一現象更多地解讀為新聞機構和欄目進一步發揮輿論監督職能的進步。這是一種由人文關懷帶動的新聞手法的提高,而這一提高的核心目的依然是更好地實現媒體輿論監督職能。
正所謂“功在平時”。如果新聞中的“故事”只能讓人感受到溫暖,那它所反映的“問題”就只能是“一事一議”,甚至根本引不起關注。如此,能感受到溫暖的只有極少數當事人,而即使《新聞聯播》24小時不間斷播出“尋人啟事”,恐怕也解決不了全國13億人的悲歡離合。
我們相信,“四兄弟尋母”的故事一定會在“高度重視”下盡可能圓滿地畫上句號。但我們更希望,因為《新聞聯播》中史無前例地播出了“尋人啟事”,全國各級民政、公安部門都能明確感受到這一來自“最受歡迎新聞節目”的“友情提示”,投入更多精力做好份內工作,真正讓“尋人”不再難。
我們也相信,各有關部門“舉一反三”的能力并不弱。我們希望,從更加務實、貼近的新聞節目中,能傳遞給人們社會的溫暖和希望,更能傳遞給有關部門行使職能的鞭策和建議。這樣,有關部門總能對自己的職責“高度重視”,而尋人也就不再非要《新聞聯播》。
|
天匯產品及服務:
蘇州GPS定位監控、
蘇州GPS安裝、
GPS車輛管理、
貨運GPS監控、
無錫GPS定位、
無錫GPS定位、
工程車輛GPS、
金融貸款GPS、
GPS手機查車、
GPS網上查車